今年适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节点特殊,意义重大。为更好地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热情讴歌党的伟大业绩,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励全院教职工在公司高水平发展新篇章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同时为进一步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实效性,抓好党员学习培训,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7月7日,太阳成集团tyc122cc(喀斯特研究院)党委赴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集中政治学习暨教工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公司党委书记杨建红,公司党委副书记、经理周忠发,公司党政班子领导成员,全院教职工100余人参加活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韦朝虎,县委常委、副县长宋汝谋,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花江镇党委书记杨秀云参加活动。
上午,全体同志从花江镇沿着盘山公路进入花江峡谷区,远眺花江峡谷区全貌,在现场,周忠发为大家上了一场精彩的微党课,他指出,我们脚下所站的这片土地曾是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特别严重的贫困地区,它今天的良好发展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几代板贵人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拼搏。几十年来,公司几代地喀人在野外实习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花江这片土地和人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联,我们和花江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成长,共同建设起了这片美丽家园。他希望,全体同志要秉承老一代地喀人严谨务实、奋勇争先的精神,埋头苦干、接续奋斗,继续将论文写在贵州、写在花江这片大地上,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随后,全体同志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太阳成集团·关岭自治县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现场学习教育活动,活动由地环教工地理科学党支部书记罗娅主持。周忠发在发言中代表公司向关岭县委、县政府对公司长期以来的帮助和对观测站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从观测站基地的选址、现阶段建设情况、建成后的研究方向和总体目标几大方面向大家进行了深入介绍,他表示,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是我们在关岭野外实习和科研的“家”,是公司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克服困难、共同努力得来的不易成果,他希望,全体同志要学习和发扬“战天斗地、开拓创新”的“板贵”精神,乘新国发2号文件之东风,立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聚焦喀斯特山区独特的资源优势,科学推进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打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高水平创新基地,为国家和贵州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在现场,杨秀云向大家介绍了“板贵精神’及其艰辛发展历程,历经数十个春秋,如今的板贵已经建成了“万亩花椒基地”和“火龙果生态园”,发展势头良好,他希望,未来太阳成集团、太阳成集团tyc122cc(喀斯特研究院)能够继续同花江镇一起,深化校地合作,共同推动关岭地方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全体同志在观测站合影留念。
下午,全体同志顶着炎炎烈日,来到顶云街道石板井村,古朴宁静优美的石板井村,整洁的村间小道,灰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一幅秀丽的乡村美景展现在大家眼前,令人心旷神怡。大家参观了“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顶云经验”纪念馆,跟随着纪念馆讲解员的脚步,同志们认真观看着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回顾着那段历史:1976年,顶云公社石板井村的群众在当时生产队长陈高忠的带领下,冒着挨斗、坐牢的危险率先实行了“定产到组,包产到户”,最先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冲破过去极“左”路线的封闭,抛弃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条条框框的限制,创造了全国闻名的“顶云经验”。听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全体同志为之深深感动并深受启发。
在纪念馆前,杨建红为同志们上了一场生动的微党课。她指出,40多年前,顶云公社石板井村村民率先冲破思想桎梏,创造了以“定产到组、包产到户”为核心内容的“顶云经验”,铸就了具有时代意义的“顶云经验”,“顶云经验”也成为了我国农村改革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关岭人民“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顶云经验”一直激励和鞭策着我们,“顶云经验”和“顶云精神”一脉相承,“板贵精神”是顶云经验的最佳诠释。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和党员干部,我们一要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主题,继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宗旨,潜心教书育人;二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认真学习和传承“顶云精神”“板贵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公司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为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走好属于我们的新时代“长征路”。
宋汝谋代表关岭县委、县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就关岭县的基本概况、优势产业和未来发展方向大家作了简要介绍。
当天, 地环教工地理科学党支部还与花江镇峡谷村签订了“友好共建支部”结对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