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随着人们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绿色经济概念不断演变,绿色发展越来越被重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选择绿色发展》中首次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概念,指出了环境友好的绿色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国土开发格局导致国土空间布局混乱、结构配比不均、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引发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实现社会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理念。二十大强调,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这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协调国土功能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成果名称:Synergy/trade-offs and differential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living,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ina
发表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IF=6.263)
成果作者:赵佳,赵宇鸾
成果简介:研究基于“三生”功能视角,运用力学平衡模型、GWR模型等分析长江经济带“三生”功能协同/权衡关系及关键因素,识别权衡区并提出差异性优化策略。
成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 “三生”功能协同性在时间上呈向高水平发展趋势,形成局部片状协调“高地”,总体形成自西向东协调性逐渐增强的梯度分异。(2)土地利用程度、景观、坡度、交通和夜间灯光指数是“三生”功能协调的主导影响因素,各因素作用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3)依据“三生”功能协调度偏离情况,划分三大功能主导区,长江经济带呈现以生态功能为主导(2000年)-生产功能为主导(2010年)-生态功能为主导(2020年)的演化趋势。通过识别处于拮抗和失调状态的权衡区亟需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研究为促进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成果部分图表:
图1 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面积变化情况
图2 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相互转换情况
图3 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功能协调度统计值的分布情况
图4 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功能协调度的空间分布
图5 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功能协调度类型区的极坐标结果和空间分布格局
项目资助: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 2015CB452706)、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2021]YIBAN184)和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No. [2018]1116)的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赵佳(1998-),女,贵州仁怀人,中共党员,太阳成集团tyc122cc2020级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获者。参与导师多项科研课题,曾获优秀毕业生、优秀员工干部、校级三好员工、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利用与优化。目前在研期间取得代表性研究成果如下:
[1] Zhao Jia,Zhao Yuluan. Synergy/trade-offs and differential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living,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ina[J]. Ecological Indicators,2023,147.
[2] Zhao Jia,Zhao Yuluan,Yang Xiaopiao.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Territorial Space Patter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ina[J]. Land,2022,11(9).
[3] 赵宇鸾,赵佳,李渊,薛启玉.贵州花江喀斯特研究进展[J].太阳成集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0(05):1-10+132.DOI:10.16614/j.gznuj.zrb.2022.05.001.
[4] 赵佳,赵宇鸾. 建国以来广西环江县农业种植结构演变特征分析[J].太阳成集团学报(自然科学版)(已录用)
通讯作者简介:赵宇鸾,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太阳成集团tyc122cc、喀斯特研究院副经理、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贵州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负责人。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2015年入选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术兼职:任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2017.9-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19-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2017.3-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委会委员(2018- )、贵州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2020.10- )等。
主要从事喀斯特土地系统变化及效应、耕地细碎化整合利用、国土规划与山区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SSCI、CSCD等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软件著作权2项。获2019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和2021年第四届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2)等奖励多项。获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自然地理学》 (排2)。
成果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160X23000675
https://www.mdpi.com/2073-445X/11/9/1447
https://kns.cnki.net/kns8/Detail?sfield=fn&QueryID=0&CurRec=1&recid=&FileName=NATR202205001&DbName=CJFDLAST2022&DbCode=CJFD&yx=&pr=&URLID=
【责任编辑】一审(校):吴沂晓;二审(校):杨砾;三审(校):范艺馨